谢霆锋代言,年卖24亿瓶!从濒临破产到年收50亿的饮料巨头!
《孙子·军争》有云,“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在行业龙头为商标之权争得如火如荼时,这家被誉为“万年老二”的巨头却偷偷摸摸地上市了!
人们只看到其背后的聪敏,却忽略了他30多年的专注坚持和艰辛付出;
他带领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绝地求生,仅用了8年时间,将其发展为年销售额近50亿元的功能饮料巨头还上市了。
而这个“草根逆袭”的操盘手,便是东鹏饮料现任董事长——林木勤。
人生永远都有路。今天我们来讲讲林木勤和东鹏特饮逆袭成功的故事。
壹
东鹏饮料因与业内大哥红牛广告语相似被大众熟知,又在红牛深陷内部纠纷之际,拿下业内老二的江湖地位。
如今,红牛尚未从纠纷中脱离,东鹏饮料却再次抢占先机,递交上市申请书。
继农夫山泉后,又一饮料巨头“东鹏特饮”也要上市了。
1月21日晚,证监会官网披露,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
提交招股书后20个月,东鹏饮料终于闯关成功,将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这也就意味着,A股将迎来“功能饮料”第一股。
不得不说,这两年功能饮料一如雨后的春笋,遍地开花。但总是长着长着就变成厕所旁边的狗尿苔。
虽说提起功能饮料品牌,人们下意识第一个想起的还是红牛,但可惜的是受到中国红牛与泰国红牛多年的版权之争困扰,在近几年的功能饮料市场上红牛无论是营销还是品牌发展一直都走走停停,无法做到极致。
而且在如今看来,中国功能饮料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也只有借着“红牛”之风起家的东鹏特饮杀出了重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始正面向老大哥“红牛”挥起对战的“旗帜”。
据官网显示,截至2018年,东鹏特饮的整体规模已经接近50亿,坐二争一之局已定。
不仅如此,受去年疫情影响,整个饮料行业均出现业绩下滑现象,但东鹏特饮却在红牛、乐虎的围攻下一路逆市上扬。招股书显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营收24.69亿,利润4.41亿更是接近19年一整年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东鹏集团能有如今的成绩,绝对离不开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的努力。
贰
回溯林木勤和东鹏饮料的过往历程,从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到杀入能量饮料,再成长为能量饮料民族品牌代表,东鹏饮料的每一步,都是林木勤专注饮料行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足迹。
林木勤是功能饮料行业的一位老兵,接手东鹏饮料之前,他曾在一个合资饮料企业深耕超10年之久。
林木勤靠着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对饮料行业的运作十分熟悉。他从基层生产线的领班长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在生产部长、技术开发部长、销售部长等岗位上一一历练。
正是这10年的基层积累成了他成功运营东鹏饮料的奠基石。2003年,林木勤和东鹏饮料迎来了共同的转折点!
早期的东鹏饮料,是一家国营的豆浆饮料厂。到了1994年,东鹏饮料有限公司才正式成立。彼时的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直到 2年后红牛的强势进入,中国饮料市场开始“变天”。
短短不到十年时间,东鹏特饮被打的“丢盔卸甲”,年产值不足2000万,员工的工资都快发不起了,濒临倒闭!
改制,成了东鹏渡过难关的首要选择。林木勤正式接手,买下公司的品牌和生产设备,继续生产饮料,从此开启了一条艰辛但却有意义的品牌之路。
在功能饮料领域,真正懂生产的老板寥寥无几。大多是半路出家,要么只懂品牌运营,要么只懂渠道,但生产源头却是可以节约成本的地方。
林木勤硬是花了5年时间,做技术研发,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耗材成本,最终使东鹏饮料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叁
从2003年到2010年,林木勤把公司产值从1500万元提升到2.5亿元。
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于对于饮料行业的专注,林木勤知道单靠靠节省成本难以持续做大做强,未雨绸缪之下决定带东鹏切入新的赛道。
2009年,林木勤创新专利瓶型,走出功能饮料差异化道路,PET瓶装一举打破了功能饮料一罐走天下的市场局限,一时间终端客户返单率超五成,截至年底销售了2万多箱。
2013年是东鹏特饮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一年,东鹏特饮放弃了固守长江以南的发展策略,重金签下了知名中国香港艺人谢霆锋为其代言,转战全国市场一炮而火,当年饮用人数突破9亿人次。
从13年开始,只用了6年,东鹏饮料市场份额逐年上涨,从一个小白,做到了市占率排名全国第二的品牌,一年能卖出24亿瓶。
2015年,为了在年轻人群体中迅速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东鹏特饮也开始在营销上大下功夫,先后 赞助了《欢乐喜剧人》、《极速前进》、《中国梦想秀》等综艺节目和众多热播的电视剧当中去,不断的加深了自己的品牌认知度。
2017年,东鹏特饮全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每天终端销量达到500-800万瓶。2018年,东鹏特饮业绩呈现两位数增长,全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市场占有率也一路攀升,坐实国内功能饮料第二巨头的宝座。
仅用了8年时间,林木勤完成东鹏特饮从2.5到50亿的跨越,成功变革中国功能饮料品牌格局,打造出了中国瓶装能量饮料第一品牌。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彼时红牛虽已呈颓势,但其江湖地位依旧无可撼动,直到近两年因“红牛”商标之争忙得不可开交,才给了东鹏特饮弯道超车的机会。
肆
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20年6月,东鹏饮料营收分别为28.44亿、30.38亿、42.09亿、24.69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96亿元、2.16亿元、5.71亿元、4.41亿元。
随着东鹏的上市,公司实控人林木勤的身价或将暴涨超80亿元。林木勤的东鹏特饮想成为下一个红牛,道阻且长。
因为饮料行业血拼的残酷,恐怕没有人比林木勤更能感同身受了。
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19年东鹏特饮以15%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排名第二;开创能量饮料先河的红牛,因占据5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所以说,在面对前有红牛、后有乐虎的市场竞争,东鹏特饮就算成了“功能饮料第一股”,未来之路漫漫且修远,还需上下而求索。
因此,东鹏特饮未来还是应该练好自身内功,否则面对红牛、乐虎等夹击围攻,依然难以撬动更大的市场蛋糕。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功能饮料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按照这个增速,预计2020年功能饮料零售额将达到1635.28亿元。
2019年,中国饮料市场的规模为5785.60亿元,其中能量饮料占比7.92%,达到458.22亿元。
在黑马频出的功能饮料市场上,多数品牌都只是昙花一现,它们不仅没能成功切走蛋糕,反倒丢了刀叉,最后只能狼狈收场。
千亿功能饮料市场的鏖战迫在眉睫。近两年来150多个功能饮料品牌挤进这条赛道,谁将撼动红牛的头把交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